中国药科大学“五个着力”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8-12 浏览次数: 10


 中国药科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施辅导员“引路人”计划,突出“五个着力”,切实增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引导学生一心向党、求知报国。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发展活力。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制定《中国药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办法》等文件,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保障辅导员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出台《中国药科大学高级辅导员职员制度实施办法》等制度,畅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辅导员、高级职级的职业型辅导员成长渠道。健全辅导员流动机制,做好国内外深造、校内外交流等顶层设计,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出国研修,推动辅导员校内、校际交流轮岗,激发辅导员队伍活力。

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凝聚育人合力。实行专兼相结合,印发《中国药科大学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选聘与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每年遴选30余名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加强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实行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制度,实现低年级专业导师全覆盖,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优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出台《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中国药科大学2+2辅导员选聘管理办法(试行)》,选聘优秀研究生、本科生、校友等担任兼职辅导员或辅导员助理,发挥朋辈引领、专业相通和资源共享等优势,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广泛凝聚育人合力。

着力强化系统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制定辅导员培训管理办法,构建入职培训、业务培训、网络培训、骨干研修分层递进的培训体系,确保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学时、每5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以上培训,提升岗位胜任力。实施辅导员导师制,每年为新入职辅导员配备思想导师和专业导师,加强“青蓝结对”,发挥导师对辅导员的思想引导、经验传导、工作督导作用,帮助青年辅导员快速成长。引导辅导员深入思考,开展工作课题、精品项目、网络文化作品等评选立项工作,加强辅导员发展中心、研究团队和工作室建设,培育一批辅导员专业化研究成果,提升科研能力。

着力聚焦主责主业,提升育人效力。思想引领抓硬,组织辅导员上好“形势与政策课”,举办辅导员读书会,组建学工宣讲团,夯实学生思想进步的基础。日常工作抓实,落实辅导员查课、查寝、谈话“三查”制度、辅导员联系任课教师和家长制度以及对学生熟知情况的技能测试等制度,促进辅导员在“抓平时、促养成”上下功夫,夯实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服务学生抓细,统筹线上线下教育管理服务育人平台,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加强数智学工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办理事务,“让信息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夯实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

助力完善保障体系,增强队伍定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修订完善《中国药科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举办辅导员风采展评评选优秀辅导员,全面评价辅导员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培育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强化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发展中心作用,举办学工会议、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坊等活动,促进沟通融合。增强工作获得感,为一线辅导员设立专项岗位津贴,提供生活住宿保障,开展素质拓展、心理团辅、文体项目等系列暖心活动,让辅导员干事创业劲头更足。